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在安徽、黑龙江、湖南等产粮大省看到,“高质量”的方法、“高效率”的新招数助力节约粮食、减少损失……希望田地不断“攀登”地基基础批复。 “优质”:专业粮食生长变得“更强”“水稻倒伏较多,收割台要放低”“这里地潮,小心卡住”……近日,雨季来袭。趁着清仓时间短,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种粮大户程西兵和女婿周地帅一大早把庄稼推到地里去收割水稻。安徽省小岗村是闻名全国的大包干的发源地。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视察。他沿着农田田埂走进麦田,观察小麦长势,向粮农大户学习高产示范田种植管理的关键和农业技术。在小岗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快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形成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小岗村高产示范田。新华社记者陈诺拍摄西兵嘉复合农机。烘干中心“保存”着新收割的稻米。旁边高约3米的“电气化智慧水稻种植中心”的镜面玻璃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记者的关注。往里面看去,宛如立体停车场的苗木一字排开,一只巨大的机械臂静静地站在一旁。 “它是我女婿和国家电网工作人员去年建造的。” 60多岁的程西兵告诉记者,作为一个露天种秧的老农民,一开始他对这个“新人”的介绍持怀疑态度。 “机器能比老手的款式更精致吗?”由此,程西兵对今年稻季的降温深信不疑。 “早稻秧最怕冻害。”周地帅说,育苗中心物联网系统可以用手机远程控制,进行控制控制、喷药、追肥等实时调整。幼苗状况比露天栽培要好。 “说到专业种粮,年轻人有两项技能。”程西兵不行不禁让人印象深刻。此时,周地帅已经成长为一个懂粮食生长技术的“好人”。程西兵一家搬迁的土地面积也扩大了五六倍。粮食单产屡创新高,也为周边农民提供了保障服务。 “今天,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成了我们的‘伙伴’了!”程西兵笑着说道。从“单打独斗”到“齐心协力增收”,2023年以来,安徽在加快农业强省建设的同时,在省级和多个地市成立新型农民协会,“选育”程西兵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农民职业素质提升。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探索和建设职业农民队伍。去年7月,滁州新发农民协会成立。现有会员500余名,平均年龄45岁,主要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农业骨干力量。”滁州市新农民协会秘书长、90后粮食生产大户平东林表示,他们不仅组织各种专业粮食种植培训,还帮助会员收集农业投入品、分享经营信息、 传播先进经营理念。周地帅在新安装的大米加工线前检查新加工的大米。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食品不经过加工就没有任何意义。’”专家的话我记住了。 ” 接受了今年的培训后,程西兵在家里搭建了一条大米加工生产线。在程西兵的复合式农机内,记者看到,加工好的大米被投入工厂,将在未来将被放置在超市甚至网上商店的货架上,为人们的餐桌提供更多的选择。 【深部新闻】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国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个,商贸服务业超过110万家。年轻一代有文化、懂技术、懂业务、善管理的家庭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席、社会服务组织负责人逐步成长为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的排头兵,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力量。 “高科技”:增产秘诀“融化”“好豆子!金豆子!”秋收时节,一群人为银龙河农场有限公司第七管理区的黑土鼓掌黑龙江北大荒集团。 “平均亩产超过400公斤!‘加豆55’丰收!是今年农场主推的优质品种。”银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刘宜林兴奋不已,“该地区近年来最好的亩产达300公斤以上。” “黑龙江要充当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把科学农业技术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项现代产业提升工程,立项先进适用技术和高端农机装备”。由于纬度高、日照时间有限,黑龙江北部银龙河农场大豆增产难度较大。刘说义近年来,林已农场决定利用科技提高大豆单产,开展了61个品种的试种。近日,银龙河农场科技园技术人员对试种大豆品种进行机械脱粒。 (采访者提供) 在多项育种技术支撑下,“加豆55”屹立不倒。 “我们将传统育种与标记等生物育种技术辅助的分子选择相结合,筛选各种有用基因,将超早熟、高油、高产、抗病等优良性状保持到最后。”育种团队成员、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研究员王志新从事大豆育种工作近30年。在十多年的“加豆55”育种工作中,他和团队成员经常奔波于机构、育种两个基地相距400多公里。要把农业科技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链条技术升级十分重要。实施网格田改造,利用激光平地机和卫星定位技术,确保稻田、水塘平整度偏差不超过2厘米,致力于保护黑土、发展高标准农场;一批搭载北斗卫星定位、自动导航驾驶、智能感知控制等前沿技术的智能农机已走进田间地头。 “好种子、好方法、好制度、好机遇,让高科技贯穿粮食种植全过程。目前,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科技贡献率达70%,综合利用能力强”。种植收获机械化率超过99%,位居全国前列。 【新闻深度】用先进科技赋能农业,用现代化设施装备武装农业,让有助于增产的“高科技”通过集成提高效率。 “十四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迈入世界第一方,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效率显着提升,重大关键技术快速突破,农业科技成果大规模实施。 “科技+”秋收,成为希望层面的一道靓丽风景。 “高效”:节约粮食、减少损失 “这次,我们帮助老乡亩产多收了50公斤水稻!”前不久,天水农业马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农机合作社结束了中稻收获。负责人胡超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服务面积约4000公顷,机器收割的水稻减少了20万公斤以上的水稻,相当于种植了100多公顷的土地。近年来,湖南展现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水稻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讨论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粮食安全:“在农村,扛麦子不能换肩,换肩摇,麦子就掉下来浪费了。现在很多避粮都是机械收割造成的,要改进机械,避免机械作业。”在过去,湖南农机主管部门开始系统推广机械收割减量化。今年春耕开始,湖南各地致力改变“旧习”,要求作业人员在收割时“冲顶”、“三遍”。 “‘冲到底’是指收割机每次行进时,必须尽量到达田埂田,尽量少留空隙;‘三遍’是指收割机每次在田里转时,至少要倒退3次。它可以将‘稻谷压碎率’从3%降低到1%以下。”胡超积极响应,派合作社操作人员到当地农机部门进行培训。损失不仅在于机器收藏,还在于仓储。湖南天下洞庭粮油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沅江市,每年负责当地粮食储备10万吨以上。记者看到我其中一根仓库的不锈钢管道穿过白色的外墙,进入到了粮食的内部。这里分布着300多个测温点。 “当检测到气温升高时,中央系统会发出指令,通过管道采取降温、通风、熏蒸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霉菌和虫害的侵害。”该公司总经理刘曙光表示,与上一代技术相比,可减少损坏5%左右。中粮长沙仓库气膜粮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陈思涵摄 在长沙中央储备粮仓库,十多层楼高的“白白胖胖”的粮食气膜形成。这是我国第一批9000吨气膜颗粒。其保温性能是传统浅圆珠的三倍以上,气密性达到高gh国家标准。粮食需求量超6倍中储粮长沙直属仓库副总经理王耀武表示,以更少的成本储存好粮食是未来粮食发展的趋势。气膜颗粒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预计较传统仓库节省30%以上。未来三年,我国将建立100个绿色储粮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点,将更多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于粮食储备。 【新闻动态 深度规范散粮港口作业流程,出台“高标准建设”……近年来,我国多部门合力推动减少粮食损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普通粮食仓库整体存储能力全国突破7.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万吨。从农场到粮食,整个链条的“高效率”损失让更多的粮食安全返回仓库。首席记者:刘静 文字记者:陈诺、水金晨、周冕、黄腾 策划:张晓松 主编:江晓 统筹:贾震、李立可 海报制作:胡歌